2018校園金采獎本校心路歷程
2018 中小學校園活化再生大獎計畫-目前使用狀況
目前使用狀況:
|
2018 中小學校園活化再生大獎計畫-改造完成
2018 中小學校園活化再生大獎計畫-理念、建置
主題:打造每一位孩子的夢想天地 圖:夢想教室合集圖 改造理念與目的: 本校學生現今諸多孩子處於「手心向上」的求人境遇,也滿心想試著讓他(她)們有朝一日轉變成有能力幫助更弱勢者的「手心向下」之人。例如,學校新建完成「夢想教室」、「泰雅文化多功能創客教室」,並陳列各類傳統文化器具、綠能窯作品、相關書籍、木雕、手工藝品等。另外,正在打造室外夜間觀星大露臺。未來將整合此兩空間的功能逐步發展為一間具有泰雅文化特色的『夢想教室』。本校學區的光華與新興部落盛產水蜜桃、甜柿、楓葉等,亦能教導學生們學會製作冰沙、甜柿鬆餅,利用現有吧檯練習沖泡咖啡或茶藝課程,販售DIY楓葉書籤自籌畢旅經費…,以提供小朋友展現課業之外的技能、感恩與自信心。這些體驗課程,也可端正部落下一代的品格,期望回到家裡能藉此服侍長輩、盡些孝道,甚至發展為社區新興產業,提振在地經濟的良性循環。上述諸多創新想法,亦可融入學校特色、亮點的綜合課程方向。 校園活化再生歷程: 一、緣由: 早期因空間為半開放,又加上此空間較少人前往,閒置已久,成為本校垃圾資源中心。另外,辦公室與此空間有一個較高的落差。早期,許多學生與教師容易絆倒,因而受傷。經過本校教職員發現,此空間木質女兒牆因長期日曬雨淋,造成木質腐朽柱架不穩,隨時有倒塌的狀況,影響師生安全。在新建平台女兒牆時,發現此空間木質地板與底座已腐蝕嚴重,已無法支撐地板。另外,去年國小全校六年級(三位)學生從偏遠的復興區拉拉山到山下市區(瑞豐國小)遊學四週。在山下吃住上學體驗山下的生活。光華全校24人校地面積大約三個籃球場,沒有操場跑道也沒有多餘的專科教室。教室空間小有些教室只有一個門,活動空間不大。學生遊學後發現有多元且寬廣的學習空間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六年級學生遊學後分享四個禮拜的生活,學弟妹們也很羨慕學長有遊學。也很驚訝原來學校可以這麼大且學生人數可以這麼多。之後學生們慢慢醞釀著希望學校有大間的教室與更多元學習空間的想法。也常常反應給師長。 在全校同仁的規劃中,希望此空間能成為室內空間,並且能直接從辦公室前往,辦公室與空間(說明之後改為「夢想教室」)兩空間沒有地面落差,避免師生絆倒受傷。另外,夢想教室希望能採用強化玻璃材質,一來能保有明亮的採光,二來能俯瞰本校周圍山谷之美。希望此空間能成為有國際觀有本土涵養的多功能文化創課教室。遮風避雨,通風採光,舒適寬敞,情境營造,融入科技將是改造的方向。因本校改善空間經費有限,除了柱體與強化玻璃的裝置由廠商專業施工,其餘皆由本校從校長率領本校同仁一同打造屬於本校最具有特色之空間。 二、改造過程:拆除: 因本校改善空間經費有限,除了柱體與強化玻璃的裝置由廠商專業施工,其餘皆由本校從校長率領本校主任、教師、工友、替代役等一同打造屬於本校最具有特色之空間。
建置:
本校部落人士願意將珍藏已久的山木捐贈給學校當「夢想教室」置物架,讓本校擁有特色置物架。另外,校長與同仁們一同建置特色洗手台,其洗手台材質為陶瓷,富有濃厚的鄉村文化特色,進入夢想教室的來賓對洗手台記憶相當深刻!
|